生物质发电锅炉发展面临问题剖析
目前,生物质发电锅炉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经济运行水平不高。生物质发电锅炉容量选型裕度过大,绝大多数生物质发电锅炉处于低负荷状态运行;锅炉运行负荷波动大,调节能力有限,实际运行效率低。风机、水泵等辅机不能根据负荷进行调节,能源浪费严重。锅炉水质处理不到位,锅炉结垢较为严重,热效率下降明显。运行管理粗放,操作人员技术素质偏低。
二、自控水平低,生物质发电锅炉主机辅机不匹配。国内的生物质发电锅炉自控水平较低,多为开环控制,不能根据外界用能情况变化自动调节锅炉运行状态。由于锅炉的自动化水平低,使生物质发电锅炉的燃烧和运行调整变得难以操作和掌握,无法使锅炉运行较快地适应工况的变动。另外,因配置的运行监测仪表不全或者失灵,又缺少必要的化验手段,不能测定蒸汽﹙或给水﹚流量、燃煤量、过量空气系数、炉渣含碳量、排烟温度等经济运行参数。运行人员往往由于缺少数据,不能对锅炉的运行状况及时作出准确判断,无法在锅炉的燃烧及运行工况变化时,实施相应的运行调节,使锅炉处于最佳工况运行。
三、燃料与炉型匹配性差。中国煤的种类很多,煤质差别很大。由于燃煤供应几乎没有任何约束性规范和标准,完全由市场调节,供给生物质发电锅炉使用的燃煤基本是未经洗选加工的原煤,其粒度、热值、灰分、水分经常发生变化,造成煤种与炉型不适应,着火困难,燃尽更困难,难以保证锅炉在设计状态下运行。与燃烧洗选煤相比,不仅锅炉效率低5~8个百分点,还加重了环境污染。
四、环保设施不到位。当前,我国10吨/时以下的生物质发电锅炉大多没有配置有效的除尘装置,大部分仅配套简单的机械除尘器,除尘技术落后、效率低,烟尘排放超标严重。10吨/时以下的生物质发电锅炉基本没有脱硫设施,脱硝工作尚未开展。五是政策法规不完善。锅炉设计、制造、运行、检测等方面的技术规范和相关标准尚不健全,准入门槛较低,测试和技术服务水平不高。有利于锅炉节能减排的经济政策还不完善,企业缺乏节能减排动力。
五、技术障碍,缺乏核心技术和设备。目前,秸秆等生物质焚烧发电的锅炉及燃料输送系统的技术和设备均产自国外,国内尚无制造厂家,这成为制约我国发展生物质发电事业的关键因素。同时,由于国内外生产运输方式、工作习惯和文化的差异,对引进的技术和设备不能完全吸收及高效使用,使机组无法安全稳发、满发。另外,由于缺乏核心技术及备品配件,投产后的生物质发电企业很有可能将长时间受制于国外企业。从已建成的生物质发电厂来看,暴露出了资源收集和管理发面的矛盾和问题。而生物质发电的高成本,正是由于生物质资源的收集、运输和储存造成的。
六、资金障碍。建设秸秆气化发电厂的初始投资额度大,海南三亚1mw秸秆气化发电厂初始投资总计350万元。金融机构对该行业缺乏了解,出于降低自身经营风险的考虑,不愿为秸秆气化发电项目融资。由于我国资本市场发展不成熟和不完善,融资渠道十分有限,项目建设的融资问题成为秸秆气化发电技术商业化的另一个障碍。
七、制度障碍。由于目前国家没有保证秸秆气化发电上网的政策,特别是没有标准的购电合约,电厂经营风险较大,减弱了投资者的投资兴趣,阻碍了秸秆气化发电的发展。
转摘请注明出处 http://www.shengwuzhiguolu.cn 生物质锅炉
标签:生物质发电锅炉发展问题
在线订购